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“接过前辈的钢枪责任重大,勇往直前……”近日,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的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,一场庄重的战旗“回家”仪式在这里举行。陆军某部“青口十八勇士连”官兵携带战旗,跨越山海回到“故里”,唱响这首《青口十八勇士连连歌》。
1941年3月,八路军发起的青口战役进入收尾阶段。115师教导2旅6团1营1连的18名官兵,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,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。他们钻进青口镇火叉巷的民房,用断墙作掩护,和数十倍于己的敌军鏖战,直至最后一刻。战后,山东军区将18位勇士所在连命名为“青口十八勇士连”。
为缅怀“青口十八勇士”及其他牺牲官兵,赣榆区军地携手在青口战役战场旧址建起纪念馆。在前不久的胜利日阅兵式上,“青口十八勇士”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,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。
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英雄精神。阅兵式结束后,“青口十八勇士连”官兵代表携带战旗,来到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,与当地军地代表一起,追忆红色历史,感怀先辈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。
官兵代表还走进当地中小学,为孩子们讲授“让英雄战旗在天安门前高高飘扬”主题思政课。“聆听解放军叔叔讲英烈故事,我对‘信仰’一词有了更深的感悟。”赣榆华中路小学学生徐瑞瞳说。
据了解,近年来,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将青少年作为红色精神传承的重点对象,与多所中小学签署共建协议,联合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。暑假期间,“重走英雄路”主题研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。
“战旗‘归乡’不是终点,而是精神传承的新起点。”纪念馆负责人表示,他们下一步计划推出一系列以“青口十八勇士精神”为核心的特色课程,融入情景教学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,让青口十八勇士的精神代代相传。
上一篇:军营创排请来“外援团”
下一篇:智能经济的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