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信息

主管单位:吉林省新闻出版局
主办单位:吉林省期刊工作者协会
编辑出版:吉林省现代营销杂志社
创刊时间:1993年
开本尺寸:16开本
语言种类:中 文
出版周期:月 刊
邮发代号:12-535
每册定价:50.00元
发行范围:公开发行
网  址:xdyxzzs.cn
投稿邮箱:xdyxzzsyx@163.com

本刊声明

       凡投稿本刊的稿件,作者文责自负,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,署名无争议。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,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,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。来稿凡使用,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、发行权、汇编权、翻译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。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,特此声明!

编辑部公告

通知:敬请各位作者注意,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,来稿必须为原创稿,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。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,请勿一稿多投。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,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,查询稿件审核情况。

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

来源:本刊杂志社        点击: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3日

原标题:【连续报道·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】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

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在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时代背景下,作为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的“双一流”高校,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深刻认识到,引导青年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既是破解区域能源矿业人才短缺瓶颈的关键举措,更是学校服务“能源强国”战略的使命担当。

学校党委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积极构建就业育人共同体,创新实施“思想引领、制度保障、平台锻造、实践锻炼、榜样感召”的五措并举就业育人模式,培养了一批批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新时代青年。

思想引领,铸魂育人,厚植能源报国情怀

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。善用“大思政课”育人格局,开展“永远跟党走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”宣讲等活动,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立足国家发展需要进行职业选择,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。把就业教育作为“三全育人”的重要内容,构建学校主导、社会和家庭协同配合的就业育人共同体。开展校史教育,强化使命传承,学校始终以“开发矿业、开采光明、建设祖国、造福人类”为己任,为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,激励着矿大学子在能源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。

制度保障,政策护航,让西部就业有温度有力度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健全就业促进机制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”学校推出“政策激励+人文关怀”的制度组合拳,相继出台了《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办法》《毕业生到西部、基层及艰苦行业一线就业的奖励办法》和《“科技矿场”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方案》等制度。每年设立50余万元专项奖励资金,对赴西部基层、煤炭一线就业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,并在毕业典礼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,提升毕业生赴西部、去一线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。设立“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突出奖”,引导和激励二级学院做好西部基层就业工作。实施“离校不离心”关怀计划,校领导带队赴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等地走访慰问校友,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机制,关心关怀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,通过各地校友会,为毕业生成长成才提供全周期支持,让西部基层就业成为“有温度的选择”。

平台锻造,产教融合,科教融汇,培养保障能源安全生力军

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,校党委高站位谋篇布局,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,现已在多个能源矿业大省落地。创新平台深度融合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,联动学校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优势,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落地。学校建设内蒙古研究院、江西研究院,牵头建设新疆天山实验室等区域创新平台。科研团队以创新突破精神,打破技术壁垒,给矿井做“CT”检测,实现矿井地质灾害透明化探测,成功攻克川藏铁路高地应力岩爆等国家重大工程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。学生们跟随老师共同奔赴生产一线,参与智能矿山建设、煤矿水害防治等技术攻关,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矿大学生凭借扎实的科研能力、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担当意识,赢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与青睐。

实践锻炼,砺行奋进,在西部能源热土淬炼青春

学校用心织就青年大学生爱国心与报国行的深度“情感链接”,通过社会实践、实习实训等方式,开展树立正确择业观、就业观新实践。2014年以来,共选派82名研究生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支教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。打造覆盖各年级的“青年服务国家进行时”“青年服务国家微故事”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。每年组织近4000名学生奔赴全国20余个省份,开展能源勘探、乡村振兴等主题社会实践。在西部地区着力建设16家“科技矿场”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,近三年累计吸引75名毕业生在西部“科技矿场”企业就业,环比提升33%,使学生在“好学”中感受新时代新气象,在“力行”中体悟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。

榜样感召,标杆示范,激发建功西部内生动力

学校构建“选树—宣传—传承”的典型培育链条,举办就业创业典型专场宣讲会,编纂《就业典型案例集》,收录了一批挺膺担当的矿大学子事迹。例如: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、2011届硕士毕业生罗烨主动到贵州磷化集团瓮福磷矿工作,投身露天矿开采等重大项目建设,为企业累计节约投资3亿元;“全国抗疫三八红旗手”、2022届本科毕业生谢小玉,毅然选择到广西都安支教;等等。他们的故事通过校园媒体、社会平台广泛传播,形成“点亮一盏灯,照亮一大片”的示范效应。挖掘校友资源,建设校友资源库,梳理就业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,通过“校友导师计划”邀请扎根边疆的选调生、投身国防的工程师回校分享,用真实故事诠释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。

经过五措并举就业育人模式的深度涵育,“到基层去、到西部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已成为矿大毕业生的价值追求与坚定选择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矿大青年学子正以昂扬的奋斗者姿态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美画卷中挥洒青春,用实干担当谱写青春华章。


北 京 办:北京东燕郊香格里拉2号楼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